2025 青少公路自行车联赛西宁站落幕 高原诞 6 项冠军
10 月 26 日,为期两天的 2025 中国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联赛(西宁站)暨 2025 “大美青海” 全省自行车联赛(西宁站)在西宁市城东区圆满落幕。这场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联合青海省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赛事,吸引了全国超过 270 名 8 至 16 周岁的青少年骑行精英汇聚高原,在高海拔赛道上完成了体能与意志的双重淬炼。
本次赛事创新性设置双竞赛日模式,形成 “solo 对决” 与 “战术比拼” 的精彩碰撞。10 月 25 日的个人计时赛中,选手们独自踏上赛道,在无队友配合的情况下直面坡度变化与空气阻力的挑战,每一次蹬踏都成为对个人耐力与控车技术的精准考验。次日展开的个人赛则画风一转,选手们通过眼神示意与节奏配合构建战术体系,在直道加速、弯道卡位与终点冲刺中展现高阶竞技思维,其中男子甲组 30 公里赛道与女子甲组 20 公里赛道的差异化设置,更贴合不同性别青少年的体能特点。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六个组别冠军各有归属:男子甲组的王梓瑞涵凭借稳定输出与冲刺爆发力摘得桂冠,男子乙组的张瑞山则以顽强毅力笑到最后;女子公开组的张楚悦、男子大师组的程向荣、男子青年组的董天瑞与男子精英组的苏进博也分别在各自组别中脱颖而出,站上领奖台时的笑容里,既有夺冠的喜悦,更有对抗高原环境的自豪。这些选手在比赛中展现出的耐力储备、战术素养与心理抗压能力,被赛事裁判组评价为 “中国自行车运动后备力量的鲜活缩影”。
关键词2西宁的高海拔地理特征成为本次赛事最独特的 “试金石”。相较于平原赛事,这里的稀薄空气使选手心肺功能承受额外负荷,赛道沿途的起伏地形更增加了技术难度。但正是这样的挑战,让赛事成为高原训练的宝贵契机 —— 选手们在适应过程中积累的缺氧环境骑行经验,对未来参与更高等级赛事具有重要价值。一位来自江苏的教练在赛后表示:“高原赛道磨掉的是娇气,练出的是韧劲,这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长期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国内权威的青少年自行车赛事,本站比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成为体教融合的实践窗口。赛事通过精准分组覆盖不同年龄段群体,既为专业梯队选拔人才,也向青少年传递 “科学运动、挑战自我” 的理念。同时,赛事与 “大美青海” 省级联赛的联动举办,更实现了国家级赛事资源与地方体育品牌的深度融合,为青海打造 “高原体育旅游目的地” 注入新动能。

随着颁奖仪式上国歌奏响,2025 中国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联赛西宁站正式画上句号。但在高原赛道上挥洒的汗水,已悄然为中国自行车运动的未来埋下希望的种子,那些在挑战中磨砺出的体育精神,终将陪伴这些青少年选手在成长路上继续前行。

发表评论